从古典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2025-01-03 09:18 浏览次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慕振东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于2024年11月在北京举行,大会期间300余位中外嘉宾来到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考古与中华文明溯源展”,该展是本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推出的配套活动之一。图为嘉宾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内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特邀嘉宾

  贺方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秘书长

  臧峰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李长春 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文明永续传承、世界文明繁荣共生的历史和时代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深化古典文明研究、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贺信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何为古典文明?为何要研究古典文明?

  贺方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与礼、法、经、常等概念相关,所谓“典以志经”。“古典”,既可指古代的典籍,也可指古代的文教典范。凡是具有传世典籍且对人类思考方式和德性品质起过奠基意义的古代文明,都可称之为古典文明。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处于人类历史轴心时代的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开启了东西方文明的源头,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为此,需要对人类文明史上一切拥有传世经典并奠基古代世界精神德性和思想品格的根基性文明进行认识和探究,这也就是古典学。

  李长春:以往,对于西方世界而言,所谓古典文明就是指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所以,其古典学只是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并不关注之外的古老文明。随着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思和批判,古典文明的范围扩展到非西方古代世界。有学者主张把所有古代文明都纳入古典文明的范畴。这种观点有待商榷,可能会遮蔽古典文明的真正内涵。比较合理的认识是,古典文明不能只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也应包含中华文明等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奠基性贡献、具有典范性意义的古代文明。古典学,不仅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研究,也包括对其他奠基性、典范性古老文明的研究。

  臧峰宇:古典文明是当时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具有悠远绵长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典文明研究对我们理解不同民族的文明史具有基始意义,对我们把握现代文明走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具有内在价值。对于古典文明,不该厚此薄彼。古典学在西方是以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学、历史和哲学为重点的复合型学科;以研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为基础,被视为西方人文学科的基石。自先秦诸子百家以降,每一时代的中国学人都自觉阐释和传承经典,中国古典学有深厚的学术传统,最近成为高校人文教育中的一门专业。今天,非常有必要加强中西古典学比较研究与学术对话,进而达成跨文化理解并深化文明的自我理解。

  记者: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正式在希腊雅典设立。对此,该如何看待理解?

  臧峰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多民族融合并吸收外来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彰显了胸怀天下的世界意识和规律性特征。促进古典文明的对话与交融,需要一种文化桥梁意识——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是一个重要载体,旨在促进中国学界对希腊各时期的文明以及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促进各国学者在一种开阔的文化视域中开展文明对话,实现古典文明的自我理解与彼此交融,增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这实际上也是对古典文明重新阐释及再创造的过程,对此应当师古而不泥古,既珍视和推崇古典学研究,更观照历史与现实。回望、深思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我们能更好理解现实的世界与当今的中国,从文明演进的历史逻辑中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底蕴,促进文明发展的长河相通。

  贺方婴: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既是古老的中华文明向世界展示自身的窗口,也是世界文明史进程中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通过推动立足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古典学研究,深入探索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复杂问题与解决之道,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必将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挑战提供有益的思考路径。这意味着在“两个结合”下焕然一新的中华文明将更加主动参与世界文明的建构进程,推动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中西文明交流与互鉴,为现代世界注入熔铸中西的古典精神,在对话与互鉴中开启人类文明的新叙事。作为首个在希腊建立实体研究机构的亚洲国家的研究院,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不仅要把自身传统的思想精要和文明结晶向希腊人民及世界人民展示,还要融入希腊人民的文化圈和学术圈,展现“文明的中国”“学术的中国”“包容的中国”。

  记者:古典学这一原本被很多人认为是“冷门绝学”的学科,该如何以世界古典学大会为契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李长春: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将古典学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赋予了一种崭新的时代意涵,是中国古典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严格说来,古典学在过去是“冷门”,但并非“绝学”。之所以“冷门”,有两大原因:其一,古典学在以往的学术建制中,分散在文、史、哲、法、政等各个院系,没有自己的学科身份,因而难以开展大规模成系统的研究。其二,古典学在普遍的社会认知中,被误解为一般性的古代文献和历史研究,往往是钻故纸堆、钩沉隐事,有强烈的复古倾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对以上两个方面都有回应。贺信强调了古典学研究的重大意义,对于从国家层面推进人文学科学术建制改革进而推进古典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典学成为一个单独学科承担起古典文明研究和中外文明互鉴的历史责任势在必行。贺信也指明了古典学研究的使命方向。古典学研究有“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就不是“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而要立足自身文明传统,面向当下、面向未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推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为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思想资源。

  贺方婴:汉语的“国”字古义,不仅指国家,也指城邑、国都、王侯封地、有独特习俗的地域甚至家乡,与古希腊语的“城邦”一词庶几相合。而“国学”出现于民国初期,是指与现代“西学”对应的中国“古学”,其实也就是近现代形态的中国古典学。但是,“国学”研究的对象与“西学”研究的对象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它从未断绝,而现代欧洲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有中世纪近千年的隔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为契机,全面推广“中国古典”“学术中国”等文明品牌,谱写结合中西古典精神的现代文明新叙事。通过破除古典学领域的西方中心论,全球古典学界也开启了人类古典文明传统的新探索,从奉单一文明传统为经典源泉的“小古典学”转入建设面向人类文明史上众多古典文明传统的“大古典学”。中国联合希腊举办世界古典学大会,意味着两大文明古国赓续人类古典文明的火种,立足传承古典文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破除霸权话语构建文明话语,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该如何破解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的关系问题?

  李长春:破解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的关系问题,其实也就是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难题。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主题。一百多年来,优秀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也是在古今中西之争中探索前行的历史。这不是单纯的思想问题、文化问题,而是道路问题、实践问题。其根本,是如何看待现代化。是把现代化简单理解为西方化呢,还是在反思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设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呢?如果把现代化理解为西方化,现代化的过程就被理所当然地理解为“去中国化”、去古典化的过程。如果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的现代化就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处理好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的关系。这是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的连续性决定的。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所以破解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的关系问题,不是对古典文明进行否定和抛弃,相反,需要回到古典文明中去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臧峰宇:深刻理解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的关系问题,既要走向古典文明的历史深处,又要从历史深处走来。其实,对任何有生命力的文明而言,古今之争都是一个普遍问题。文化传统是一种生成着的实体,是与一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观念体系,是面向未来流动的活水。只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造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化的内在逻辑,才能激活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并为之赋予时代内涵,将古今中西之争转换为文化古今相通与文明交流互鉴,以交融会通的方式促进文化涵化。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处把握文明的未来走向。同时,要加强中西古典学研究的对话,使之不仅聚焦古典文明的典籍、义理与文化精神,而且将其价值视域拓展至现代世界,审视人类文明创造的普遍主题,凝聚世界各民族的共同价值。

  贺方婴:现代世界是人类文明共存与相互理解的一个新阶段。多种文明共存于同一个世界秩序中,并借助这一秩序相互理解,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经验。如何推动并激活古典文明中的智慧力量,运用古典文明中的理性与情感的力量去理解、应对现代世界的文明处境及思想挑战,既是古典学在今天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全世界古典学研究者面对的核心课题。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史,近现代文明在兴起时无不有古典学的助力。对古代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大规模而深入的研究,为近现代西方思想先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竭的动力,使近现代欧洲国家延伸了自己的文明传承、赢得了文明大国的地位。如今,人类正步入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节制、知止、持守中道等古典文明蕴含的智慧对今天的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通过古典学研究,激活古典智慧,是古典文明对现代世界诸多问题与挑战的返本开新式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