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区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在区委和市纪委监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咬定“建设‘强富美高’港口名城”奋斗目标,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两项职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和促进完善发展两大作用,不断推动全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我们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坚强有力。
坚决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推进政治监督精准化具体化常态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六稳”“六保”以及“健康长江泰州行动”等专项监督。医药高新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构建政治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建立“黄、橙、红”三色预警机制,动态监测评估政治生态情况,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2020年该项工作年度考核全市第一,经验做法被《中国纪检监察报》推介。
五年来,我们持续纠治“四风”,作风建设成果不断巩固。
严肃惩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紧盯重要节点,实践运用大数据,严查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使用公车等问题。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点治理、严肃查处对待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推动全区党风政风持续向善向好。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医药高新区开展作风建设“五大提升”行动,高港区探索推行“提级监督”试点工作,创新“纪委基层行”、村级权力运行“3+1”工程、“作风建设观察点”等工作机制。
五年来,我们深化“标本兼治”,正风肃纪反腐成效明显。
保持高压态势推进“不敢腐”。高港区信访工作连续4年全市考核第一,医药高新区连续5年无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越级访。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创新打造“211工程”,实现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精准把握政策,制发全市首份从宽处罚建议书,并被司法机关依法采纳。强化制度建设推进“不能腐”。建立“一案一剖析、一案一反馈、一案一治理”机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88份,促进修订规范性制度42项。教育保护并重推进“不想腐”。召开全区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医药高新区创新打造“5·10”廉政教育品牌,营造崇廉尚洁氛围。制定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实施容错案例24件26人。建立“一函、两会、三谈、四通报”机制,在全市率先开展信访澄清工作,澄清受错告党员干部13人。
五年来,我们统筹“四项监督”,各项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有效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监察体制改革。高效运行派出监察员办公室,获评2019年度高港区“骏马奖”。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制定《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规定》《“嵌入式”监督清单》,累计排查廉政风险点1294个,督促落实整改措施1557条。构建巡察监督体系。选优配强巡察力量,勠力开展政治巡察,探索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巡察工作制度,累计开展十二轮常规巡察,实现本届任期内巡察“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坚持“严管厚爱”,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强化政治引领。高标准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化“打铁必须自身硬”专项行动,促进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双提升”。医药高新区创建审查调查“临时课堂”、巡察“临时党支部”,高港区纪委机关党总支连续2年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加强能力建设。深化“工作品质提升年”活动,实施“一月一讲”、纪检监察年轻干部“青苗成长”“互联网+”等线上线下培训计划,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培训体系。规范履职行为。制定《纪检监察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医药高新区实施“掉队约谈”工程,督促纪检监察干部刚性落实“八严禁”,高港区建立特约监察员制度,选聘首届12名特约监察员。
五年来的主要体会
第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纪检监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第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大局履职尽责,保障党中央和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更多公平正义。
第四,必须依规依纪依法惩治腐败,使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第五,必须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切实做到敢于担当能够担当善于担当。